为普及无偿献血科学知识,弘扬奉献互助精神,外国语学院“博爱星火”项目组创新采用“专家引领+学生实践”双轨模式,于学院报告厅及三个分会场同步开展“热血传递,知识筑基”主题献血科普活动。
特邀淮安市中心血站副主任医师作专业指导,同时选拔数名项目组成员开展学生专场讲座,累计覆盖师生400余人次。
科学流程阐释
专业人员详细解析无偿献血全流程规范,涵盖健康征询、体格检查、血液初筛、规范采集及后续观察等环节,强调各阶段严格遵循的医疗安全标准。
通过展示采血耗材“一人一针一管”的密封操作流程及血液样本十二道检测工序,科学论证献血过程的安全性
认知误区澄清
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献血伤身”“献血感染”等认知偏差,讲座援引《中国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权威数据予以澄清:
·医学研究表明,符合标准的献血行为不会影响健康,人体血液具有周期性再生机制
·全国采供血机构执行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近十年未发生经血传播疾病案例
·现场播放的临床用血救治案例视频,生动诠释血液救治的不可替代性
健康效益论证
系统阐释科学献血的生理学价值:定期适量献血可促进血细胞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意义。有过多次献血经历的退伍老兵佐证,展示连续18本献血证及近期体检报告,实证科学献血与身体健康的正向关联。
分会场
分会场中,经血站认证的四名成员开展特色主题宣讲,解读大学生献血优待政策,此外通过自编情景剧演示献血前后关键节点,生动呈现"献血后避免提重物""科学补充电解质"等实操要点。





互动环节师生踊跃参与,围绕献血适宜人群、间隔周期、营养补充等提出30余项专业咨询。讲座现场设置献血志愿登记处,共有47名学生签署无偿献血意向书。





本次讲座是“博爱星火”项目组“生命教育工程”的重要实践。据项目负责人戴成源介绍,后续将联动市中心血站实施“三个一”行动计划:组织血液知识竞赛、开放血站参观通道、引入校园献血专车,持续深化科普成效。
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推进公益实践与专业教育融合,培育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与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