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走进外院 > 党建聚焦 > 《初心》 > 正文
“匠心不改、矢志育人”---我在三尺讲台上的这些年:第2期《“走进”才有力量》
2019-10-08 11:23:20  浏览次数:

赵 垒

 

当接到任务时,本以为与自己无关,但仔细一看,要求写的很明确:“任职满十年的教师写一篇800字的教学感悟”,那时立刻感觉自己老了很多。是呀,不知不觉已经工作满10年了,除了每年底的例行总结,自己从未写过什么教学感悟!于是,立刻在脑海绞尽脑汁地思索该写一些什么好,最后决定就从最初的记忆写起吧!

记得一上班时,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很小,我只比他们大三四岁,自己看上去还像个学生,以至于第一次课就闹了个小笑话。其中一个同学以为我也是学生,就高兴地对我说:“咱两来的最早,就坐一起吧!”,我也很高兴地答应了他。可是,上课铃响了后,当我走向讲台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搞错了。后来,毕业至今我们仍然保持联系,我们成了好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越拉越大,我也成为了一名“老教师”;但学生永远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青春可爱、朝气勃勃、奋发向上,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因此,即使是一名“老教师”,也从不敢懈怠自己的每一堂课,生怕担上“误人子弟”的罪名。课前认真备课,课后反思教学,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充电”,保持一颗学习的心,这是我一直努力践行的目标。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那些不爱听的学生,他们对英语毫无兴趣,跟英语相关的一切都很厌恶:英语老师、英语作业、甚至是上课的教室。也许这些孩子还未发现自己隐藏的才能,正如我们课文WRITING FOR MYSELF的作者贝克一样,通过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他发现了自己的写作才能,最终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就是这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要用耐心、爱心、谈心来认识每一孩子。网络时代下,我们更多时候用网络沟通信息,但是当我与学生面对面沟通时,发现孩子们更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习得等。所以我也在努力告诉自己,尽量多走进孩子,与他们面对面的对话,这样会有更多的益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师一般被喻为园丁、蜡烛、灵魂的工程师、父母等,但是我只希望我能成为他们的朋友,一个值得他们信赖的好朋友,从我这他们能够得到帮助,从他们那我能够得到启发,激励我不断进步,初心不改,使命常青。

 

人物简介:

赵垒,中共党员。讲师,硕士研究生,外国语学院教师。2004年8月就职于淮阴工学院至今;其间,2009-2012年在南京工业大学脱产进修硕士学位,专业为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教学方面,主要从事大学英语读写、视听说教学;曾获得校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江苏省2019年“鼎傲杯”大学英语互联网听说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认知隐喻以及语篇分析等。曾主持淮安市社科联课题一项,主持横向课题三项。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学院微信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Copyright 淮阴工学院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苏 ICP 备:10033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