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走进外院 > 党建聚焦 > 《初心》 > 正文
“匠心不改、矢志育人”---我在三尺讲台上的这些年:第8期《初心里的未来》
2019-11-06 19:19:28  浏览次数:

 

王春梅

 

岁月无痕,流水时光,一转眼我站在讲台上已经二十又一年了。从当初同学们眼中的姐姐变成了现在妈妈级的老师,青春虽在我面前遁逃,但那份教书育人的初心却始终岿然未动。

世纪交叠之时我初入淮工任教,那时候学校刚刚合并,还没有现在的枚乘路校区更没有萧湖校区,除了北京路校区就还有一个之前的交专在王营校区,两个校区相距约四五公里。有一段时间我的一二节课在北京路校区,三四节则是在王营校区,每逢这样的上午,下课后我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教室,蹬上自行车,朝着王营校区狂奔,顺便和乘坐公交车赶过去上课的师傅比比速度,欢喜着、也快乐着。

在那段岁月里,我遇到了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学生。

有一个学生姓戚,镇江人,江淮学院第一届的学生。印象中他是课堂上那种话语不多,也不是很惹眼的学生。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他情绪激动的告知我他得到了奖学金,言语间我感觉荣誉的袭来所带给他的震撼远远超出了奖金本身,他的“千恩万谢”反倒令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我总觉得自己只是用心上课而已,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老师,谢谢您每次关注的眼神,谢谢您总是给我机会参与课堂上的互动”电话那头的声音震撼了我的心,原来我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竟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堂课上几次普普通通的提问,竟能激活一个就要甘愿沉默的心灵,那一刻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记不清是同一届还是低一届的一个男生,他的发问至今还时常回响在我的脑海中,我常常在想今天的我是否可以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有一天下课,这位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我的家乡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我做一个导游就可以挣到不菲的收入,我为什么还要来这里读书?我还需要学习英语吗?”愣在当地的我不无期待的看着这位“挑衅者”在我给出答案时的反应......总想着有一天能再遇到这位同学,问问他是否还有当年的困惑,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面对说服不了的人,老师也有迷惑的时候,下的药也有不对症的时候,但只要心存方正,一定是可以向着光明、给人希望的。

 

 

还有的学生毕业后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联系,偶尔有一些"投缘"的会和老师加为好友,他们的进步都让我开心不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在教师节发来的一条短信会让我开心好几天,我想这就是教师独有的快乐。

北京路C楼后身儿的水杉林当初栽的时候苗木低矮细小,如今已经郁郁葱葱了,再挽上春天的二月兰便又构成了淮工一道独特的风景。

教育的话题很大,但我想教师只要站稳自己的三尺讲台,以知识为推手,以师德作垂范,始终不忘“立德树人”之根本,就一定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此时此刻,那些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在社会上应该也像那水杉一样的挺拔和向上着了吧?他们应该还时常会想起有那么一位比他们也大不了多少的老师曾经在课堂上劝他们珍惜年少时光,做更好的自己吧?

会的,一定会的!

我坚信,即便是点滴的回忆也能穿透时间的磐石,然后再一次汇聚成河,激荡着我不变初心里的未来。

 

人物介绍:

王春梅,中共党员。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江苏淮阴人。大学本科毕业于河海大学英语系,后考入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并最终获得外国语言与文学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曾在淮安市委党校担任过专职教师,200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来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工作至今,现担任大外部第三教研室主任和外国语学院第四党支部支部委员工作。进入淮阴工学院后,主要教授英语类课程,尤其是公共英语课程,如大学英语系列课程,高级英语阅读,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视听说等;还曾先后开设过实用英语写作,经典电影赏析,英美影视与文化等多门公共选修课。授课课堂气氛活跃,语言生动幽默,深受学生好评。教学科研两不误,迄今在学报上公开发表约20篇学术论文,其中含中文核心论文1篇;联合主编《英美经典影视与文化》教材一部并制作了配套课件,参与教材《西方经典短篇小说阅读教程》两个章节的编写工作;主持淮安市社科联、苏北发展研究院等纵向课题各一项,主持校级重点教改课题1项。此外,还主持横向课题5项,科研到款逾30万。参与省市级教学、教改课题多项;参与在线课程淮扬美食文化的撰写工作。工作积极主动,教学工作量饱满,曾在20132016年度荣获“校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教案曾获淮阴工学院首届教案评比三等奖,论文曾在2016年获江苏省高校优秀论文优胜奖,指导学生省级英语竞赛得奖数次。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学院微信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Copyright 淮阴工学院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苏 ICP 备:10033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