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走进外院 > 学院新闻 > 正文
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银泉教授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2019-03-25 10:27:11  浏览次数:

3月22日下午3:00,在北京路校区明德楼二楼报告厅,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银泉教授为我院师生做题为《中国文化外译的世界性意义及其时代内涵》学术报告。左进院长主持了报告会,我院150多名师生参加报告会。

王银泉教授首先分享了他丰富的翻译人生。从担任《中国日报》网站专栏作家、江苏省广电总台英语新闻栏目审定顾问到参与了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的研制,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共同举办的“世界语言大会”以及2014年南京青奥会提供了翻译服务,审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英译本;完成了一系列的南京大屠杀史料翻译,尤其是审定了中美合拍纪录片《南京之殇》的台词翻译等实践工作。王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新闻翻译、公示语翻译规范、中医翻译史和明清传教士翻译研究,正是由于其对翻译与文化交流的持久兴趣、对科研工作的不懈热情与追求,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担当精神,诠释了学问之道的经世致用。他建议大家做科研的时候,一定要找到研究的“富矿”,确定好方向,并围绕之持之以恒才能发掘出更好更丰硕的研究成果。

王银泉教授从历史背景、核心概念、艰难使命、阶段分期、关键人物、中学西传、翻译活动及现代启示八个方面,对明末1582年至清初1793年共211年间的外国传教士的在华翻译活动及其对促进中西方交流所做的贡献和影响作了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以“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两个中心词,介绍了耶稣会士为了打开传教局面,遵从“上层路线”和“本土化政策”,通过介绍西方科技产品,诸如钟表以及译介大量西方科技与人文哲学书籍,让中国人,特别是上层社会对“西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来华耶稣会士通过译介中国典籍和撰写书信等方式,把中国科技文化介绍给欧洲,加深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王教授对明清时代的耶稣会士汉学家在翻译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如数家珍,旁征博引,娓娓道来。他认为“西学东渐”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学西传”也对欧洲的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当时的中西交流仍有着现代意义。当代中国人应该增强文化自信,打破西方中心论,实现中西平等对话,积极打造文化共同体。

本次报告会持续近两个半小时,信息量大、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一方面让与会师生对明末清初西方在华耶稣会士在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贡献有了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对王教授的翻译活动及其翻译观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关链接:王银泉,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担任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研制专家,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语言景观翻译与教学研究会会长,文化部中国文化译研网中医外译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核心刊物和重要报刊发表文章120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33篇。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个,省部级课题多个。多次担任国际活动的翻译审定,担任中美合拍剧情片《南京之殇》全部台词翻译(该片2018年4月27日荣获美国电视界最高奖“艾美奖”)。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学院微信
联系我们 | 管理登录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邮编:223003

Copyright 淮阴工学院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苏 ICP 备:10033130号